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村子周边的树林和野地里各类鸟儿,随处可见的布谷鸟、四声杜鹃、花喜鹊、麻雀、啄木鸟、野鸽子(山斑鸠)、白头鹎、乌鸫、臭姑姑(戴胜)等,甚至很多鸟儿根本不知道它的名字。
村东侧和南侧是成片的柳树林,树林边上是打麦场,打麦场面积很大,有时候连成片的打麦场有一个小足球场那么大。打麦场的地面很平整,我们小学上体育课就是去打麦场玩耍,虽然没什么体育设备,不过只要离开教室,外面的世界自然有一番风景。
打麦场靠近村子的一侧都是树林,树林边上很多麦秆堆,夏季每次收完小麦后,打麦场的四周散落的小麦很多,无数的麻雀、鸽子每天都围在打麦场叽叽喳喳,找散落的麦粒。这种盛宴会一直延续到
冬天,因为秋天,打麦场上有很多庄稼晾晒,想大豆、红豆、芝麻、高粱、玉米之类的,散落的种子足以让这些鸟儿饱餐一顿。不过,这些鸟儿日我们不感兴趣了,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羽毛鲜艳,叫声婉转的鸟儿了。
我最喜欢的鸟是云雀,这种鸟儿体型和麻雀相仿,但体态轻盈,羽毛更细腻,歌声柔美嘹亮,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,待升至一定高度时,稍稍浮翔于空中,而复疾飞直上,载歌载鸣,高唱入云,故有告天鸟之称。飞高时,
往往仅听到其歌声,而难于获见其鸟。降落亦似上升的飞行状态,两翅常往上展开着,随后突然相折,而直落于地面,很有情趣。
云雀虽有天鸟的大名,但它的鸟巢却在地面上,一般多在野草茂密的河渠旁,豆子地的秧苗下,田间地头的茅草地,不知道这种小鸟用什么办法,在地面弄出一个半个椭圆形的凹坑,然后衔来纤细的干草,
,用身体压成一个鸡蛋大小的巢,总之它的鸟巢非常的隐蔽,没有经验根本找不到它的鸟巢。云雀不同于其他的鸟儿,像麻雀、野鸽子这类鸟无法人工喂养,及时捉回来,一两天也就绝食而亡。而云雀的雏鸟
是可以人工喂养的,养大的鸟儿很容易和人亲近,由于云雀的叫声嘹亮,所以村子里的孩子特别喜欢饲养这种鸟儿。于是,每到周末,我们都是三五一群,到田间去寻找云雀的鸟巢,一旦发现雏鸟,就带回家
喂养,这种鸟儿是杂食性动物,胃口很好,容易喂养。一般养上一年,就放回大自然了,因为农村的孩子养鸟,多被人视为不务正业,且上中学以后,学业吃紧,自己每天都顾不上吃饭,哪里还有时间喂鸟。
如今的孩子,能认识三四种鸟儿就不错了,至于鸟儿的生活习性,估计多是从课本上了解了。真正对鸟类的认知,知之甚少。例如,有一次,儿子问我,燕子的生活习性,什么是雨燕、家燕?
为什么燕子窝的形状是有区别的,这种知识只有通过仔细对燕子的近距离观察,才能得到最正确的答案。例如,燕子为什么不怕人类,喜欢在人类的建筑物上筑巢?人类为什么如此喜爱燕子,甚至很多女孩子的
名字都带有燕字,这些知识多是来源是生活实践,不能完全依赖课本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