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中心

第二章 村子里的那些树

80年代初期,我出生的地方还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,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村子四面都被树木环绕,村东边的空地种的多是笔直的白杨树,房子的围墙边,打麦场四周,就连菜窖、猪舍周边,都是白杨树,白杨树很高,有的可达十七八米,村里的老人都叫他们“傻白杨”。白杨树除了高,就没有什么特点了,爱招虫子,因此啄木鸟、布谷鸟是树上的常客,当然花喜鹊也稀罕在树上搭窝,因为笔直的树干,树枝分叉特别短,很少有孩子爬上白杨树去玩耍。

村南侧是成片的柳树林,最有趣的树还是柳树,春天柳树刚刚发芽,嫩绿色的树枝惹人喜爱,树林中偶尔冒出一颗垂柳,成群的小孩子折下细枝,编成柳条圈带在头上。岁数大一点的孩子,会折断小手指粗的树枝,用力转动树皮,直到树皮逐渐从树干上脱落,然后慢慢抽出树皮,用小刀将一侧的外皮刮去,漏出白色的部分后在压平,一个简单的笛子就诞生了,只是他只能吹一个音调,虽然不怎么好听,但总算有个不错的玩具了。村子东南角成片的柳树包围着一个南湖,我们叫它南大湾,那里是我们玩水嬉戏的地方,水干枯的时候,偶尔我们也去抓泥鳅。

村西边是榆树和柳树的混合区,尤其是通往田间的土路,两侧都是柳树和榆树,每到夏天,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去树下抓爬爬(蝉的幼虫)。我和弟弟也是常客,傍晚我们开始行动,一个手电筒,一个塑料袋,有时也带一把铁锹,就开始转变整个树林,知道晚上八点才回家吃饭。二、三年级我仅有的零花钱,很大一部分也是从卖爬爬赚取的。在那个三月不知肉味的岁月里,为了一两元的零花钱,自己竟然舍不得品尝一次,现在想起来,实在是亏了,这个小东西进了饭店,一盘就要三十多元呢。

村北侧是槐树的天下,每套春天四五月份,槐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庄。槐花有白色和红色两种,道路两侧的槐花多是白色,可以食用,不过我多是挑选最嫩的部分吃,甜甜的。那时候,小孩们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几块糖,槐花就是我们这些小孩眼中最好的“糖果”了。槐树有刺,不好爬,偶尔还被槐树的刺扎一下。不过,儿时的娃娃们皮实得很,往往也是爬到树上摘槐花。槐树是喜欢干净的树,如果夏季雨水多,槐树被雨水洗刷的干干净净,由于槐树枝繁叶茂,能遮挡毒辣的太阳,在树下乘凉再好不过了。我家门口就有两颗母亲栽下的槐树,枝繁叶茂,树下就是猪舍,我经常摘槐花喂猪。因为树冠大,覆盖了整个猪舍,无论天气多热,猪舍都是凉爽的。

我对家乡作深刻的印象就是环绕四周的树,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,树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很多乐趣。如今,为了伐树卖钱,村子周围的树被砍伐殆尽,以前那个风景如画、鸟语花香的村庄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。